BM-21火箭炮

BM-21 「冰雹」火箭炮(俄語:)是蘇聯於冷戰時代設計及生產的122毫米口徑拖動式多管火箭炮。 其武器系統及所搭配的 M-21OF 火箭 最初研發於1960年代早期,並於1969年3月第一次在中蘇邊界衝突中參與實戰。 型號名字中的BM是Boyevaya Mashina 的縮寫,而其綽號意思為「冰雹」。整套由 BM-21 發射車和 M-21OF 火箭彈組合而成的武器系統被稱為 M-21 戰場火箭系統,但比較常被稱作「冰雹」多管火箭炮系統。北約及其成員國在早期則較慣常稱作M1964。除了原產國蘇聯,BM-21 「冰雹」火箭炮亦廣泛地被出口至其他華約成員國或社會主義國家。部份國家亦有仿製生產BM-21 「冰雹」火箭炮系統。整個「冰雹」火箭炮系統由 BM-21 火箭發射車、「動物園」自動化火控系統和 9 種不同類型火箭彈構成,包括:9M22U、9M28F 和 9M522 高爆/破片殺傷彈;9M521 增強殺傷彈;9M28K 反坦克布雷彈;煙霧彈、電子干擾彈;9M217 自導彈以及 9M218 聚能裝葯破甲子母彈等。
丹尼士標槍巴士
丹尼士標槍 是英國丹尼士車廠 生產的中置引擎巴士。它取代了丹尼士Dorchester中置引擎巴士
愛麗舍條約
愛麗舍條約 又稱作德法合作條約、法德友好條約,是於1963年1月22日由時任联邦德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納和法国总统夏爾·戴高樂在巴黎愛麗舍宮簽訂的合作條約。簽訂條約不但推動兩國在二次大戰後的和解進程
第509混合飞行大队
第509混合飞行大队(英語:)是美国陆军航空军在二战期间的一个空军编队,1944年12月17日组建,负责执行运送核武器的任务。该编队在1945年8月将两枚原子弹投放至广岛与长崎
锅炉和压力容器规范
鍋爐和壓力容器規范 是由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 所制定一項標準,用以釐定、制約鍋爐及壓力容器的相關設計和建造方式和規限。該規格是由擁有在相關領域專業及經驗的從業員和志願者所撰寫
1971年九龍大停電
1971年九龍大停電或1971年香港大停電是指1971年8月16日,因受超強颱風露絲吹襲而造成在當時英屬香港的九龍及新界廣泛地区停电,並持续數天
瀑布防空火箭
瀑布防空火箭 ) 是納粹德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發明及生產的一種超音速地對空導彈。以當時的技術而言為一項劃時代的嘗試,但由於技術所限及戰爭後期德國資源愈趨貧乏,開發項目最終未能完成
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
選擇性非催化還原法(英語:,SNCR)是把一氧化氮或氮氧化物(NOx)從煙氣中移除的過程。對比選擇性催化還原法(SCR),此方法並不使用催化劑協助
迪尔伯恩要塞
迪爾伯恩要塞 或稱迪爾伯恩堡是美國陸軍於1803年在伊利諾伊州芝加哥河畔建立的軍事要塞,位置大約位今日芝加哥市中心近密歇根大街橋附近。要塞是由當時美國陸軍約翰
BTR-70
BTR-70是一款苏联八轮军用装甲输送车,由高尔基汽车厂制造,1972年开始投入使用。车重11.5吨,长7.56米,宽2.80米,高2.32米,驾驶员3人,载人7人,装有KPV重机枪和PK通用机枪
列強對中國的軍火禁運
列強對中國的軍火禁運(英語:)是在美國倡議下,英、西、葡、巴西、法、日等國協議,基於中國內戰狀態,禁止軍火外銷到中國。此協議從1919年5月5日起到1929年4月26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