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伊迈尔环形山
诺伊迈尔环形山(Neumayer)是月球正面东南高地上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其名称取自十九世纪德国极地探险家暨水利和气象学家格奥尔格·冯·诺伊迈尔(Georg von Neumayer,1826年-1909年),1935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接受。
- 泽莫纳克斯环形山
- 泽莫纳克斯环形山(Demonax)是月球正面南部极地区一座巨大的古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其名称取自古希腊犬儒学派哲学家泽莫纳克斯(大约公元70年-公元170年
- 齐萨杜斯陨石坑
- 齐萨杜斯陨石坑(Cysatus)是位于月球正面南半部的一座古老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其名称取自十六世纪瑞士耶稣会数学家暨天文学家让-巴蒂斯特·齐扎特(1588年-1657年
- 牛顿环形山
- 牛顿环形山(Newton)是月球正面南部极地区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其名称取自十七世纪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工程师及天文学家艾萨克·牛顿爵士
- 沙伊纳环形山
- 沙伊纳环形山(Scheiner)是位于月球正面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其名称取自十六世纪德国因戈尔施塔特耶稣会牧师暨物理学家及天文学家克里斯托弗
- 格林伯格环形山
- 格林伯格环形山(Gruemberger)是位于月球正面南半部的一座古老撞击坑,约形成于45.5-39.2亿年前的前酒海纪,其名称取自十六世纪奥地利耶稣会天文学家克里斯托夫·格林贝格尔(Christoph Grienberger
- 波特环形山
- 波特环形山(Blancanus)是位于月球正面南半部一座古老的大撞击坑,约形成于39.2-38.5亿年前的酒海纪,其名称取自二十世纪美国工程师暨业余天文学家拉塞尔·威廉姆斯·波特(Russell Williams Porter
- 维特鲁威陨石坑
- 维特鲁威陨石坑(Vitruvius)是位于月球正面静海西侧边缘的一座小撞击坑,约形成于38-32亿年前的晚雨海世,其名称取自古罗马建筑师暨机械师、百科全书编纂人马尔库斯·维特鲁威·波利奥(约公元前一世纪
- 海因泽尔陨石坑
- 海因泽尔陨石坑(Hainzel)是月球正面恐怖湖西南一座三合坑中一座最大、最古老的撞击坑,直径70公里,名称取自第谷·布拉赫的合作者,德国天文学家及奥格斯堡市市长保罗·海因泽尔(Paul Hainzel
- 谷登堡陨石坑
- 谷登堡陨石坑(Gutenberg)是月球正面东部,位于丰富海西南侧边缘上的一座撞击坑,它形成于酒海纪,以德国金匠、欧洲首位活字印刷术发明人约翰内斯·谷登堡(1397年-1468年)之名命名
- 香港神社
- 香港神社 是大日本帝国香港領地總督部(下稱“總督部”)在大正公園(今香港動植物公園)內興建的神社,社格為官社(具體社格不明),祭神是天照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