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日治時期日本移民村

台灣日治時期日本移民村,依照移民性質分類,約可分為私營移民村與官營移民村,而兩類型移民都是以解決內地人口過剩問題為主要目的。若只論及有計劃的大型移民村,應始自1899年由賀田組主導、位於花東縱谷的賀田村為首座的日人移民村。不過,並沒有形成明顯的日式聚落。
賀田村
賀田村為台灣日治時期日本移民村之一,位於花蓮木瓜溪及知亞干溪流域間,約在今壽豐鄉境內,面積達一千餘甲,來自四國、九州的日籍移民人口約數百人
婁雲
婁雲(1791年—1839年),字秋槎,浙江山陰(今屬紹興縣)人,清朝官員
三角湧隘勇線
三角湧隘勇線啟於1899年。是台灣日治時期之台灣總督府專門圍堵台灣三角湧山區一帶原住民的防衛線制度
千歲移民村
千歲移民村又稱千歲村、菸草移民村,為台灣日治時期的一處移民村,位於高雄州荖濃溪新生地(今屏東縣里港鄉土庫村及中和村)的該移民村面積達750公頃,附近還有日出、常盤二移民村
淡新檔案
淡新檔案原名《台灣文書》,為台灣清治時期的北台灣縣級行政檔案。「淡」為淡水廳、「新」為新竹縣,即今北臺灣多數地區
楊毓健
楊毓健(?—?),字力人,號乾齋,湖北長陽人,清朝政治人物,貢生出身
高田富藏
高田富藏,出生於日本攝津國八部郡山田村(今兵庫縣神戶市北區),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英法科畢業,日本大正時代之政府官員。高田富藏於1921年9月17日接替相賀照鄉
鹿野村 (台灣)
鹿野村為台灣日治時期日本移民村之一,位於台灣臺東縣關山鎮月眉至鸞山,面積達一千公頃,來自四國、九州的日籍移民人口約兩千人
台疆樂善壇
上海民国日报事件
上海《民国日报》事件为1932年1月发生于中国上海市的一次因《民国日报》报道櫻田門事件、日僧事件所引发的中华民国、大日本帝国、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之间的冲突。日本海军要求《民国日报